小规模企业所得税怎么填报-小规模企业所得税怎么填

提问时间:2020-05-03 11:29
共1个精选答案
admin 2020-05-03 11:29
最佳答案

小规模企业所得税年报如何填报

小规模纳税人是增值税的概念,与公司所得税无关。

企业所得税只能分为两种报告方法:审计收集和批准收集。

如果公司税是通过税收审计收集的,则如果满足小型获利企业(少于100个)的要求,则以主表和多个时间表的形式填写A类纳税申报表工业界,资产不足3000万元,其他80余人低于1000万元的资产),不足30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按企业所得税的20%征税,不足6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进一步减少5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公司所得税(也就是说,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0%)。经

批准的收款企业直接根据当年获得的收入按批准的收入的25%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小规模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怎么填写?

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每月(每季)企业所得税申报表(B类)的说明

1.此表格供纳税人在每月(每季度)申报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照批准的征收管理方法(包括批准的应税所得税率和批准的税收征收方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经核实的纳税人,分别按照总收入核算和成本费用核算填写。

其次,表格标题项目:

1.“税收期”:纳税人填写的“税收期”是从公历的1月1日到该月的最后一天(季度)。

年中开始营业的纳税人填写从当月(季度)的一天到季度的最后一天的“纳税期”,并从下个月起正常报告(25美分硬币)。

2.“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签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姓名”:在税务登记证中填写纳税人全名。

3.填写特定项目的说明

2.第1行“总收入”:应根据总收入批准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填写此行。填写的数据是纳税人从当年的当年1月1日到申报月的月(季度)的最后一天所获得的收入总额。

3.第2行“税务机关批准的应税所得率”:填写主管税务机关批准的应税所得率。

4.第3行“应税收入”:填写计算结果。计算公式:第3行“应税收入” =第1行“总收入” x第2行“税务机关批准的应税收入率”。

5.第4行“费用总额”:根据费用和开支评估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应填写此行。要报告的数据是纳税人从当年的1月1日到申报月的月(季度)的最后一天所产生的各种费用。

6.第5行“税务机关批准的应税收入率”:填写主管税务机关批准的应税收入率。

7.第6行“应税收入”:填写计算结果。第6行“应税收入” =第4行“总成本”÷(1-第5行“税务机关批准的应税收入率”)×第5行“税务机关批准的应税收入率”。

8,第11行“税率”:填写《企业所得税法》第4条规定的25%的税率。

9.第12行“应付所得税金额”

(1)批准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应填写计算结果:

根据总收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第3行的“应纳税所得额”×第11行的“税率”

纳税人根据成本和费用评估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第6行“应纳税所得额”×第11行“税率”

(2)对于征收批准的税款的纳税人,请填写经税务机关批准的应税款。

10.第13行“收入所得税减免”:填写当期的实际所得税减免,第13行≤第12行。

11.第14行“预付所得税额”:填写当年的累计预付企业所得税额。

12.第15行“应缴(可退还)所得税额”:填写计算结果。第15行=第12行-第13行-第14行;当第15行≤0时,该行将填充0。

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地税申报表怎么填

首先填写“税期”:纳税人填写的“税期”是从公历的1月1日到当月的最后一天(一季度)。

1.第2行“营业收入”:报告会计系统核算的营业收入。机构,社会组织和私人非企业单位报告其会计系统计算的收入。

2.第3行“运营成本”:填写会计系统所占的运营成本。机构,社会组织和私人非企业单位报告其会计系统计算出的成本(费用)。

3.第4行“利润总额”:填写会计系统计算出的利润总额,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填写本行根据当期取得的预售收入计算得出的估计利润。机构,社会组织和私人非企业单位填写该报告。

4.第5行“税率(25%)”: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4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付所得税。

5.第6行“应付所得税”:填写计算得出的当期应付所得税。第6行=第4行×第5行,第6行≥0。6,第7行“所得税减免额”:填写当期享受的所得税减免的实际金额,包括过渡期的税收优惠。税收减免小型获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税务机关批准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的优惠。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预付所得税金额”:填写累计的预付公司所得税金额,而“当前金额”列未填写。

8.第9行“已补偿(可退款)的所得税金额”:填写应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补偿(退款)的预付所得税金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当第9行<0时,填写0,则不会填充“当前期间金额”列。

9.第11行“上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填写上一个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海外收入。

10.第12行“本月(季度)收入的应税收入”:填写纳税人根据上一个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税收入计算出的当前应税收入。

11.季度预付费企业:12行= 11行×1/4每月预付费企业:12行= 11×1/12 11行,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12.第14行“本月(季度)应缴纳的所得税额”:填写本月(季度)应缴纳的所得税额。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第13行,“确定本月(季度)的预付所得税金额”:填写根据该税项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本月(季度)的应付所得税金额权威。

14.第18行:“应由总部共享的所得税金额”:根据此表的第一个月(第1-16行)填写纳税人总行摘要。本月或本季度的预付所得税金额,基于总计机构按预付比例计算的预付所得税金额。

15.第19行“集中分配的税收收入的税额”:根据此表(第1-16行)的第一个月(第1-16行)的预付收入填写纳税人总行总部本月或本季度的税额,本期预缴所得税额,按照中央政府中央税收分配的预缴比例计算。

16.第20行“分支机构的所得税金额”:根据该表第一部分的当月或季度的预付所得税金额填写纳税人总行摘要(第1-16行) )。本期预缴所得税额,按股份的预缴比例计算。

17.第21行“分配比例”:根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填写汇总纳税分支机构确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所得税的分配”:根据当前总部申报表“分支机构的所得税收入”的第20行填写纳税分支机构的摘要×此表“分配比例”的第21行”量。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怎么填写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类别为A报表,每行专门填写如下:

首先填写“税收期”:纳税人填写的“税收期”是从公历的1月1日到当月的最后一天(季度)。

1.第2行“营业收入”:报告会计系统核算的营业收入。机构,社会组织和私人非企业单位报告其会计系统计算的收入。

2.第3行“运营成本”:报告会计系统所占的运营成本。机构,社会组织和私人非企业单位报告其会计系统计算出的成本(费用)。

3.第4行“总利润”:填写会计制度计算的总利润,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填写根据当期取得的预售收入计算的估计利润。机构,社会组织和私人非企业单位填写该报告。

4.第5行“税率(25%)”: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4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付所得税。

5.第6行“应付所得税”:填写计算得出的当期应付所得税。第6行=第4行×第5行,第6行≥0。6,第7行“所得税减免额”:填写当期享受的所得税减免的实际金额,包括过渡期的税收优惠。税收减免小型获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税务机关批准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的优惠。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预付所得税金额”:填写累计的预付公司所得税金额,而“此期间金额”列未填写。

8.第9行,“应缴(可退还)所得税金额”:填写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应予补偿(退还)的预付所得税金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当第9行<0时,填写0,则不会填充“当前期间金额”列。

9.第11行“上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填写上一个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海外收入。

10.第12行“本月(季度)的应付所得税额”:填写纳税人根据上一个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当前应纳税所得额。

11.季度预付费企业:12行= 11行×1/4每月预付费企业:12行= 11×1/12 11行,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12.第14行“应付本月(本季度)的所得税”:填写计算得出的当月应付本月(季度)的所得税。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第13行,“确定本月(季度)的预付所得税金额”:填写根据该税项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度)的应付所得税金额权威。

第18行,“应由总部共享的所得税金额”:根据此表的第一个月(第1至16行),填写汇总纳税人总部的预付所得税金额这个月或季度机构按预付比例计算的预付所得税金额。

15.第19行“中央税收分配的收入税额”:根据预付款表(第1-16行)的第一个月(第1-16行)填写纳税人总行总部本月或季度的所得税金额,本期预缴所得税额,按照中央政府中央税收分配的预缴比例计算。

第20行,“分支机构的所得税金额”:根据预付款表的第一个月(第1-16行)(第1-16行)填写纳税人总行总部分行显示的本月或季度的所得税金额本期预缴所得税额,按股份的预缴比例计算。

17.第21行“分配比例”:根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填写汇总纳税分支机构确定的分配比例。

第18行第22行“所得税的分配”:根据当前总行申报表“该分支机构的所得税额”的第20行填写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此表的第21行“分配比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