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证据足够真实且对所提供报告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则您不得构架或捏造事实并举报逃税和逃税行为,税务局会相信。但是,对于未缴纳或少缴的扣除,征收的税款超过5万元的,必须符合备案标准。
一,报告范围
审计局报告中心接受的报告事项的范围是:涉嫌逃税,逃税欠款,税收欺诈,虚假开业,伪造,非法提供,非法收到发票和其他违反税收的行为。
处理举报事项
监察局一般在收到举报函后,按照“地域管理”原则,将其移交给被举报人所在的省(区,市)监察局的税务局。
填写报告内容
1.举报人应至少提供举报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违反税收规定的线索等。
2.举报人应举报真实的税收行为,并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且不得构筑或捏造事实。
扩展信息:
提交标准:
一,纳税人利用欺诈或隐瞒作虚假申报或不逃避纳税,金额超过5万元,占各类税款总额的10%以上。税务机关发出追偿通知后,未缴纳应纳税额,滞纳金或行政罚款;
(二)纳税人在五年内因偷逃税款受到刑事处罚或者由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偷逃税款5万元以上,占10%以上的纳税人每种税的应纳税总额的%;
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和隐瞒的方式,不超过五万元的代扣代缴税款。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11月4日发布的《关于审理逃税,反税收刑事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将逃税起点从原来的五万元提高到五万元,明确规定:偷逃税款在5万元以下的,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在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前已足额缴纳了税款和滞纳金,属于轻微犯罪,没有处罚,可以免除刑事处罚。 ”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违规举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逃税
首先,对公司逃税有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是罚款等。
刑事处罚的定义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逃税额达一万元以上,占应纳税额的10%。其次,如果该行为者因逃税而受到两项行政处罚,则应处以刑事处罚,否则应处以行政处罚
确立的刑事处罚:
按主观意愿进行划分
1知道自己的行为将导致社会危害性后果,并希望或允许发生此类后果,从而构成犯罪,是故意犯罪。蓄意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您应该预见,您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有害影响。您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到,或者您已经预见并相信可以避免。这是疏忽大意的罪行。过失犯罪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有刑事责任。
最后,在这个问题上,负责逃税的财务人员可以举报刑事豁免吗?
我的回答是:不需要报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逃税和抵税刑事案件的法律具体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三款:实施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行为,逃税金额不足五万元,由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在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前已全额缴纳了应纳税所得额和滞纳金。犯罪情节轻微,无需处罚,可以免除刑事处罚。“只是在公安局立案之前,您要弥补偷税漏税的情况。如果老板拒绝补编,您将提出强烈抗议并离开(记住要记录),然后举报,以免您承担刑事责任。
不再有逃税罪。根据中国最新的《刑法修正案》(7),“逃税”罪不再被指控。第201条是“逃税罪”。但是,无论是逃税还是逃税,都是非法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未经授权伪造,更改,隐藏或销毁了账簿和凭单。经税务机关通知,他们在账簿上增加了支出,或者漏报或少报了收入。拒绝申报或作虚假的纳税申报,未缴或欠缴税款的手段;偷逃税占应纳税额的10%至30%以上,且偷逃税10000元以上10万元,是偷逃税,逃税,监禁不超过10万元的逃税行政处罚的两倍三年以上的拘留或拘留,并处偷漏税数额一倍至五倍的罚款;偷逃三十元以上,偷逃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一五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乘以逃税额。
扣缴义务人采用前款所列方法,未缴纳或少缴代扣,代收的税款,其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一万元以上的,按照前款规定。
对于前两款中屡屡发生,尚未解决的行为,应当计算累计金额。
扩展信息《税收征管法》第13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有权举报违反税收法和行政法规的行为。接受举报的机关和负责调查的机构应当对举报人保密。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奖励举报人。
纳税人利用欺诈,隐瞒作虚假申报,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年并罚款;超过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款。
向当地税务机关的报告中心报告。由于国家税收和地方税收的管辖权不一致,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澄清由哪个税收机关负责报告中涉及的税收。报告中心报告的范围是:偷税漏税,避免拖欠税款,欺诈和伪造税款,伪造,非法提供,非法接收发票以及其他违反税法的行为。
参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参考: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