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成本分摊确认收入,并确认增值税的销项税。
费用分摊的基本程序包括:
1.确定成本对象;
2.收取共同费用;
3.选择分配标准;
4.将共同费用分配给成本对象;
5.汇总-重新分配-重新分配-重新分配,直到计算出最终成本。
从理论上讲,可能存在一个最佳的成本分摊标准。一些常见的成本分配标准相对明确,例如根据实际消耗量分配公用事业;
但是,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分摊更多的共同费用,因为共同费用通常意味着没有标准。例如,如果品牌广告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摊,则按销售额分配还是按价格或市场份额分配更科学?
在某种程度上,成本分摊类似于内部税收。它是面向政策的。不同的标准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例如,人员标准可能会促使某些部门雇用尽可能少的员工。另外,实际消耗是标准的,与标准成比例的,议定的标准等。因此,没有绝对完美的分配标准。
扩展信息:
基本原理
(1)成本分摊和持续降低成本
成本分摊应该能够在内部促进可持续的成本削减机制。
例如,在水电费分配中,如果辅助部门免费使用水电,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2)成本分摊应促进企业内部合作
此时,请注意隔离成本分配和非隔离成本分配的问题。分开的成本分配可以使每个部门履行职责,并且适用于部门之间关系不密切但很容易引起内部不合作的情况;非隔离的成本分配会相互影响,并鼓励必要的合作。在相互监督下,不正确的操作很容易造成新的大锅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费用分摊
这取决于您的销售发票的开具方式。开户方法不同,会计也不同。例如,出售大型产品并赠送小型产品,具体是:
1.在销售发票摘要中,如果有“大大小小的”两个项目被出售,则根据大产品的销售价格将价格和税款分开。分离税计为销项税,差额计为销售收入。货物结转成本根据“大小”库存成本结转。在这种方法下,增值税= 1个项目的“大”销项税-2个项目的“大与小”销项税。
2.在销售发票摘要中,如果礼品中不包含“大”商品的销售,则根据“大和小”商品的规定销售价格将价格和税款分开2个,分开的税款为算作销售额。税收,差额计为销售收入。货物结转成本根据“大小”库存成本结转。在这种方法下,增值税= 2种大小商品的销项税-2种大小商品的进项税。
以上两种方法显然在第二种方法中更不利,因为税法规定将用作礼物的外包商品视为销售,这意味着要征收增值税,因此第一种方法虽然有些许,但仍然是好的。开票时很麻烦。
对于增值税,买一送一被视为销售。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基于公允价值的“买一送一”的收入分配不视为销售。
增值税处理:
1)商品和礼品在同一张发票上发行。礼物不视为捐赠,也无需缴纳增值税。此时,它被计算为100。
2)仅开具产品发票。礼物不一起发出。礼物被视为捐赠,需缴纳增值税。此时,它被计算为110。
所得税待遇:
买一送一的礼物不视为捐赠,总销售额应根据商品和礼物的公允价值进行分配。此时计算为100
买一送一被视为销售。您可以购买和发送的价格也包含在发票中,然后在同一张发票上开出折扣金额,并打折发送的价格。这样,您不必支付更多的税。
免费赠品被视为销售,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要计算和支付;
买一赠一。关于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8] 875号规定“不是捐赠,销售总额应根据每种商品的公允价值进行分配。销售收入。”国家税务总局未明确规定“一免一”增值税。因此,在税收待遇方面,地方税务部门在把握政策上存在问题。征收增值税,有些地方不征收。从理论上讲,此问题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口径应相同。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部门与营业税部门之间无法沟通的结果,这导致地方税务局蒙受了损失。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
33.如果企业以买一赠一的组合出售自己的产品,则不是捐赠,应按每种产品公允价值的比例分配和确认销售总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