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不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

提问时间:2020-03-04 21:24
共1个精选答案
admin 2020-03-04 21:24
最佳答案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张家口投资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风貌大为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和形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已成为人们拥有最深刻的感受和最强烈的收获感的重要发展成就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观念,张家口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各行各业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造。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大大增强。投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巩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调整和优化了投资结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投资规模,为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跟随河北新闻网获取河北的最新消息。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有望提速

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增加,为稳定增长迫切需要稳定的投资。最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望加速。

广东等地最近启动了重大建设项目计划,6月地方债券的发行大大加快,预计今年将达到9000亿元的新高,为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提供资金。

6月18日,广州林公经济示范区签署并启动了26个重大建设项目。该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和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涉及总投资近300亿元。6月17日,东莞召开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集中建设大会,涉及重大项目30个,总投资391亿元。5月27日前,2019年第二季度,深圳新开工113个新项目,总投资1232.1亿元。预计今年全年投资201.8亿元。

作为最大的经济省,今年广东省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迅速,在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1- 4月,广东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0%,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7.3% % 去年同期。

其他省份也加快了重大项目的建设。6月16日,广西发布了2019年第二批自治区级重大项目推进计划,涉及178个项目,总投资301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2.6亿元。其中,已经启动了129个新项目,包括南宁的第一个奥特莱斯项目和住宅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列出的项目将获得各种保证,例如优先使用土地和加快实施施工条件,以确保其他新启动的项目能够按计划启动,并努力在年内启动其他项目。

6月14日,贵州省发改委发布了2019年第一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方案,共164个项目,总投资1512.5亿元,计划引进民间资本。 1245.84亿元。

民生银行研究所的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告诉《第一财经新闻》,自6月份以来,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再次加速,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将大大扩大,其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Gou Yiyong分析了第一财经。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许多缺陷,需要加快这些缺陷。这些缺点主要体现在综合交通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其中,运输基础设施目前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缺点,包括机场,公路,铁路,水利,电信和电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铁观寺等传统基础设施外,新兴产业(如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新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本地投资工作的重点。

本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播电视台颁发了5G商业牌照,这比预计的9月要早得多。推进5G基站网络建设,带动上游产业链。如PCB,RF等行业的飞速发展。

政府投资项目依靠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在过去两个月地方债券发行规模下降到两千亿元之后,6月份地方债券发行明显加速,债券发行规模创年内新高。

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自6月以来,全国已发行5942亿份地方债券。下周地方债券发行规模为3054亿元,预计6月份地方债券发行规模将接近9000亿元,创年内新高。

上海财经大学的郑春荣教授对本地债券的发行感到担忧,他对第一位财务记者进行了分析。从往年债券发行的角度来看,今年债券发行高峰已经提前。今年新增地方债发行3万亿元,规模9000亿元,相对稳定。例如,上个月(8月)的地方债务发行也达到了8330亿元。

除了加快债券发行速度外,为了在最近几天增加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有效投资,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理事会于6月发布了为地方政府发行特别债券和支持项目融资的工作。《通知》允许部分地方政府特殊债券被用作合格的重大项目资金,并鼓励对特殊债券项目提供财政支持。

尽管该机构对这项新交易释放的基础设施投资金额的估计有所不同,但至少增加了几千亿元的基础设施资金。王敬文认为,特殊债券作为重大项目的合格资本,将补充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资本,从而利用新的基础设施投资,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

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补短板

2019年,我区将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促进交通,水利,能源,通讯,城市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喀什至墨玉高速公路,克拉玛依—塔城铁路和一些新机场的建成,“环进新疆,加快进出新疆”的目标取得了重大进展。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巴楚河,喀什河,呼和浩特等750 kV输变电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有效解决了和田,喀什地区电力紧张的局面。阿塔什水利枢纽的低门仓库水已完全解决了叶尔jing河千年的洪水。

于2019年一一揭开了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记录,所有的突破都写在纸上:该地区所有县市都进入了高速公路时代,铁路实现了互通性,有56个分支机构路线已完全开放。在这一年中,有9个机场同时在建设中。在自治区的两届会议上,代表们对这种建设的强度和速度感到很多。

交通,水利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我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下一步,代表成员们就如何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的弱点和弱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坚实的基础

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和田市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和田各族人民受益。特别是去年,G3012喀什(舒勒)-叶城-墨玉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竣工。开通了和田地区没有高速公路对外联系的历史终结,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田市委副书记,市长瑞沙蒂·穆沙江说。

Reshatti Mushajiang说,和田地区去年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在公路,铁路,航空的便利下,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以更快的速度“驱赶”到江南北北,从而促进和田县的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 。

“今年,我区将制定总体规划,以促进旧城区和棚户区的改造,推动市政管线网络,停车场,冷链物流的建设,加强物流枢纽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城乡市政网络建设,积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飞行员。 “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自治区党组书记,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主任叶林说,这要求我们将计划具体实施。采取行动促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关注作为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工作重点和终点。

稳定的投资

花钱买刀片

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和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杜·卢昆·图胡蒂(Du Lukun Tohuti)高兴地说:“去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社会增长27.2%,增幅超预期,可以看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仍在继续并成为稳定投资的重要引擎。 ”

近年来,我区竭尽全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铁路,公路,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和农村地区等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投资政策的影响逐渐出现。如何继续在有效投资中发挥关键作用?杜鲁昆·托胡提委员说,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出明确信号,即基础设施建设仍将继续加强。“在目前和一段时间内,我们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仍必须集中在关键点上,并弥补缺点,继续促进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率,并真正在基础设施上花钱。刀。”他说。

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兼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宋建华说,现阶段我们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仍然很大,包括公共,铁路,航空运输,水利枢纽,生态修复和城市地下管理。在这些领域增加投资,例如重建互联网和旧社区,不仅可以支持和促进我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弥补不足,改善民生,增强发展潜力。

“目前,扩大有效投资仍然是优化新疆经济结构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宋建华议员认为,要加快主要交通基础设施,主要水利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能源设施建设和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仍然是我区今年稳定投资的重点。

抓住机遇

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必要实现第一个100年目标并以“十三五”规划中设定的任务为基准,以加快完成短期基础设施。董事会看起来更加紧急。

“五年计划结束年度通常是大型项目建设的最有利时期。面对机遇,我们必须同时具有紧迫感,压力和动力。”杜鲁昆专员胡图据说,按照计划,今年我区将建成多条公路和铁路,完成许多机场的改扩建任务,全面完成森林,湖泊,草木等景观大项目。推出了。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协调和推进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做好“电力”工作,是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新疆电网电网有限公司“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电网扩展,并尽最大努力确保电力供应。在这一年中,我们将在覆盖新疆所有地区和城市的750千瓦主电网中实现另一个历史性飞跃。我们将进一步增加人力资源投资,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剩余的七项行政村光伏电网扩建供电工程建设。此外,我们将继续抓好电供热配套电网建设,加快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扶贫工厂,扶贫作坊等供电服务,解决解决为穷人服务。“公里”问题,有助于我们地区赢得与贫困的斗争,帮助我们地区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启赛江代表说。

结束

记者:王玉钊和谢惠边

编辑:朱维娜

【投资指南】贵州遵义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_企业

一,公园内的省市

贵州省遵义市

II。公园级别

市政

III。公园介绍

贵州遵义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位于湄潭县,素有“北方钱江之南”和中国西部茶海之美。在高速公路之间,距县城核心区仅3公里,规划面积为5平方公里。它分为七个主要功能区域,例如存储行业和生活服务区。规划区供水,供电,通讯,道路等基本配套设施齐全,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5272万元。该园区区位优势明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齐全。2004年,湄潭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加大了投资力度。正在建设中的包括鲁园路在内的四条骨架公路全长3.55公里,总投资2030万元。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致力于打造高标准的绿色食品工业园。与浙江大学,贵州茶叶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为园区建设注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落实了科学合理公司的企业准入制度加强了软环境治理,为申请入园的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入园企业实施全程跟踪服务。

第四,主要产业

茶产业,食品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制药业,葡萄酒业等。

五,现有企业

湄潭绿色食品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

...

六,园区优惠政策

贵州省政府投资促进政策

为了增加投资促进力度,贵州省人民政府于1998年1月24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放宽政策和改善贵州省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

1.外国投资(包括外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和澳门地区投资,下同)设立生产性项目(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和其他资源开发项目除外)省(市,自治区和地区)(相同)投资经营期超过十年的生产性企业,从获利年度起免征两年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由企业全额退还。同级财务部门;与国外省份投资能源,交通,水利,市政公用事业及其他基础设施以及绿色产业和旅游业开发项目,经营期超过15年的,从获利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 ,从第三年到第三年十年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由财政部门全额退还。将来,有关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的执行期限可能会按照上述规定在未来推迟。

2.使用非耕地资源从事农业发展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自获得收入之日起免征农业税3至5年,具体适用期限由同级财务部门。农业专业税自获得收入之日起三年内免征农业专业税。

3.中国投资者以自己的房地产为价格建立合资企业,并与外国投资者合作开发发展性生产项目,转让房地产时免征契税。

第四,其他省份的投资者来贵州设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发展贵州的支柱产业,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将特别注意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调整税的征收。

五,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土地用途,不同的地理位置,产业政策和供求关系,依法通过分配和转移获得土地使用权。在支付土地使用费,支付土地出让金和时限方面给予特别优惠。

6.鼓励外国和外国投资者参与贵州省国有企业的重组,改组和改造。在坚持政府指导和企业自愿参与的前提下,邀请了许多国有企业,包括经济效益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大中小型企业。转型。外国和外国投资者可以自愿参与股份,控股,合资,合并,收购,租赁,托管和签约的形式。外国省的国有优势企业的参与可以采取资产授权经营的形式;对于外资参股,国家规定,中方控制的行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经营,其余股份将被释放。在嫁接和改造过程中,可以享受国家和贵州省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支持政策。国有企业资产评估不仅要遵循国家有关标准,而且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符合评估要求的各种方法。,并根据市场价格原则,由同级政府确定底价,以促进现有资产的激活。

7.购买和合并贵州企业的外国和外国投资者可以重新申请公司名称或继续使用原始名称。

VIII。在中国投资超过三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或者实际投资超过三千万美元的外国投资者,可以在贵州成立投资公司。

九个外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来到贵州成立企业,而金融机构需要提供所需的流动资金和技术改造贷款。根据国家信贷政策,所有金融机构应与省级企业一样对待并提供贷款支持;合作并开发其中的优势。优先考虑现有企业的资源项目,扶贫协作项目和关键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

十,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在国内外的销售比例不受国家特殊规定的限制,由企业独立确定。

第十一条外商投资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和其他费用的企业,应按与省内相同的价格收费;在贵州投资的外国居民及其配偶,子女,应当持有有效证件。在贵州省的医疗卫生单位,他们在医疗,子女就学,旅游服务和购买商品房方面将享受与当地居民相同的待遇。对贵州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商,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对于合法经营,信誉好,纳税额高的外商投资企业,地方政府可以授权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荣誉证书或称号。

12.放宽对来贵州投资和经营企业的外国商人的限制,并照顾那些投入大量资金进入大学的商人的子女。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措施。

13.在贵州各城市实际投资超过1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被介绍给他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可以在其城市申请永久居留权。批准企业的对外贸易经济部门在审查企业资质和引进人员的使用寿命后,应当向当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登记手续。

14.根据国际惯例,依法保护外国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版权,专利,商标和图纸,设计,技术规范,技术规范,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知识产权,并进行交易依法与侵权单位和个人联系。。

15.实行行政收费制度,坚决制止乱收费。除法律,法规,国务院和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省人民政府规定的行政收费标准外,任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均不得收取行政费。收费单位必须使用省物价局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并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收费办法,实行明卡收费。未经省财政厅和物价局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有关部门应当向企业准备发放《企业收费监督卡》,并注明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背书时间,金额等,在收取费用后,背书人应背书单位名称及其名称以进行监督。如果收费站未签名,公司有权拒绝付款,并有权投诉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16.实施开放的工作系统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各级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办理手续的部门和单位,必须明确要求,程序,期限和收费标准,并在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公布其名称和职称,并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必须处理的任何申请都必须尽快处理,不能处理的申请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解释。各地应当实行“一站式”办事方式,开展联合办事,“一站式”服务,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投资者提供便利。

VII。公园管理部

遵义市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 1 + N合作”

合作方式({}} ---资本合作---授权合作---产品合作

【原创】中国的投资增长及其与财政政策的关系

徐贤春王宝斌徐雄飞

国家统计局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政府统计数据中的两个指标,它们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和变化,整个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总固定资本形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固定资产分析。投资的增长业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变化;解释财政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影响,并通过详细的统计数据详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两项紧缩财政政策和两次扩张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影响。实践表明,财政政策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相对直接,效果明显,但有时政策过于强大。今后,我们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运用,把握财政政策的力度和时机,充分发挥作用。良好的财政政策在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的作用。

关键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财政政策增长​​绩效

JEL:E22 H30 H54

一两个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并进行比较

(I)投资统计中的固定资产社会总投资

投资统计中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主要是从建设项目管理需求角度出发的统计指标集。它以货币和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买的固定资产的工作量的形式表示。此相关费用的总称(国家统计局,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将对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全面调查。房地产开发投资也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即所有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房地产开发和管理活动均由所有企业和单位完成。农村家庭的固定资产投资要进行抽样调查,即对选定的家庭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调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建设项目,安装项目,设备购置和其他支出。建筑工程是指各种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的建造;安装工程是指各种设备和装置的安装,不包括已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购买设备和电器是指购买或自制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和器具的价值,包括购买的旧设备的价值;其他费用是指在固定资产的建造和购买过程中摊销的,计入全社会固定资产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包括土地购置费和旧建筑物购置费。(国家统计局,2012年)

(II)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居民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总值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固定资产是指生产活动产生的资产,不包括土地等自然资源。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建造的住宅和非住宅建筑物的价值,购买和扣除机械设备的价值,土地改良的价值,新增牲畜,种子,牛奶的价值,羊毛,牲畜和新经济林值;无形固定资本的总形成包括矿产勘探和计算机软件购置的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国家统计局,2003;国家统计局会计司,2011)

一种能全面反映最终需求的国际指标是支出法GDP:

GDP支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商品和服务净出口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

+(商品和服务出口-商品和服务进口)(1)

因此,反映消费者需求的指标是支出法在GDP中的最终消费,包括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反映投资需求的指标是支出法中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库存增加;反映净出口需求的指标是按支出国内生产总值法计算的商品和服务净出口,等于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减去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因此,反映固定资本投资需求的指标是支出法中国内生产总值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III)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社会固定投资之间的主要差异

总固定资本形成与全社会固定投资在基本用途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全社会固定投资的基本用途是服务于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二是反映全社会的固定投资。规模及其详细结构,第三是为总固定资本形成的计算提供基础信息;总固定资本形成的基本目的是将总固定资本投资需求反映在最终需求中,其次是在最终需求结构中计算出固定需求。资本投资需求的比例,第三部分用于计算固定资本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分析

资本需求增长率的变化时,可以用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代替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率。因此,在下面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率分析中,本文主要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指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比例分析和贡献率分析中,它使用总固定资本形成指数。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投资增长表现

(I)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表现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将经历从低-高-低增长经历的增长周期作为一个周期,那么整个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名义上为1981年至2011年在1981-1989年,1990-1999年和2000-2011年这三个周期中,增长更为明显。(国家统计局投资司,2009年)

不包括价格因素,整个周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0.7%,每年的实际增长率低于名义增长率,实际增长率总体上是一致的与名义增长趋势。

199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4%,1991年增长23.9%,1992年和1993年增长率分别达到44.4%和61.8%,投资明显过热。为了给经济过热降温,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994年的30.4%,17.5%和14.8%逐步下降。 -1996。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至8.8%,1998年有所回升。1999年下降至5.1%,为当前周期的最低点。

不计价格因素,整个周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实际增长为12.3%,比上一个周期高1.6个百分点。

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从低迷时期开始出现,并进入了新一轮增长。从2000年到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了10.3%,13.1%和16.9%,呈逐步回升的态势,2003年达到27.7%。增长轨迹,2004-2008年投资分别增长了26.8%。,26%,23.9%,24.8%和25.9%,并且每年的增长率波动相对较小。2008年底,国家发布了一项4万亿的投资计划,这将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提高到当前周期最高点的30%。由于四万亿投资计划和政策调整的影响逐渐减弱,国际经济环境并未明显改善,2010年和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至23.8%,较2009年大幅下降。与前两个周期相比,本轮投资增长周期的最显着特征是:高增长率,持续时间长,增长率波动小。

不包括价格因素,当前周期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为19.4%,大大高于前两个周期的实际增长率。

(II)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表现

在第一个周期中,年平均名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了14.3%,增长率从1981年的1.3%逐渐增加。在1984年的当前周期达到峰值24.6%,然后退缩了。 1989年达到周期的最低点-6.0%。

在第二个周期中,年平均名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了21.3%,增长率从1990年的9.2%逐渐增加,在1993年达到当前周期的最高点56.3%,然后下降迅速,1997年增长率降至8.0%,1998年略微反弹至10%,然后降至6.9%,这是1999年当前周期的最低点。

在第三个周期中,名义年均名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了17.6%,增长率从2000年的10.9%,逐渐增加到2003年的22.6%,到2005年的14%,以及然后逐渐增加。在2008年,它达到了周期最高点23.2%,在2011年跌至16%。

除价格因素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实际增长的变化与名义增长基本一致,但相对稳定。在这三个周期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分别为8.1%,13.2%和14.1%,呈逐步增长的趋势。

3.财政政策对中国投资增长的影响

财政政策根据其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和紧缩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常会在经济波动时逆转调整,即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的增长,并实现稳定的供求关系。当经济不景气时,它将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最终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财政政策调整的关键领域。

(I)财政政策对投资增长的影响

财政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反向监管来实现的。当投资太冷时,将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预热投资。当投资过热时,将采取紧缩财政政策来冷却投资。目标。

紧缩财政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限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财政资金来实现的。作用机理相似。增加税收将减少企业的利润,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从而达到降温投资的目的。政府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缩水直接影响政府投资项目的规模和进度。影响银行资金的投资,这导致整个社会的总投资减少,增长率下降。尽管从理论上说,紧缩财政政策可以对投资产生降温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局限性:首先,对企业增税的政策对经济影响太大,很少使用。其次,减少财政投资只会影响政府投资项目,而非政府投资项目的影响往往较小。因此,必须大大降低制冷投资的效果。第三,要在财政政策上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通常需要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合作。

(II)财政政策对中国投资增长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应对宏观经济和投资的冷热条件,财政政策发生了许多轮变革。其中,财政政策已对投资增长产生了五次重大影响,两项紧缩财政政策(1988-1989年,1993-1997年)和两项扩张性财政政策(1998-2003年,2008-2010年)。年),采取中立的财政政策(2004-2007年)。

总供求之间的社会矛盾非常突出。

为了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国家于1988年下半年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并配合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具体的财政政策措施包括:收紧中央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投资支出;停止对经营不善和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整顿倒闭落后的小企业;采取行政措施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力减少行政管理费用;进行税收和利润转移以及税收改革的试验。

实施紧缩政策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急剧下降,经济过快增长得到控制,价格上涨明显下降。198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下降到-7.2%,1990年仅增长2.4%,比1988年增长32.6和23个百分点。1989年和1990年GDP分别增长4.1%和3.8%,比1988年分别下降7.2和7.5个百分点。1989年CPI上升18.0%,1990年上升3.1%,分别比1988年下降0.8和15.7个百分点。然而,过度的努力导致企业的营运资金严重短缺,生产的正常运营困难,经济利益显着下降以及市场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削弱。

第二次:从1993年至1997年实施的紧缩财政政策

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南方发表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企业活力显着增强,经济迅速发展。 。局势正在迅速上升,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瓶颈”约束正在加剧。1992年和199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增长44.4%和61.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17.5%和165%。 GDP增长率分别为14.2%和14%;从1992年到1995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分别达到6.4%,14.7%,24.1%和17.1%。

1993年,为应对经济过热,国家开始实施紧缩财政政策。具体的财政政策措施包括:首先,1993年采取了16项措施来加强监管,1994年实行了财政和税收制度改革。二是实施从紧的预算政策,严格控制财政赤字。三是清理减少基建项目,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增长,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制度。四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制定房地产增值税及相关税收政策,坚决遏制房地产投机活动。如果一年内用于购买土地的开发资金少于购买费用的25%,则必须收回土地。(金仁庆,2006年)

在执行了上述一系列政策之后,过快增长的需求得到了有效遏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急剧下降,GDP和价格的增长率明显下降。从1994年到199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下降到30.4%,17.5%,14.8%和8.8%。 GDP增长率分别降至13.1%,10.9%,10.0%和9.3%,并逐渐放缓。1997年CPI上升了2.8%,比1994年上升了21.3个百分点。

在1988年至1989年和1993年至1997年实施两项紧缩财政政策之后,过热的经济形势已明显冷却。但是,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效果来看,政策力度太大了,造成了投资增长的起伏。

2.使用两项扩张性财政政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两次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了应对这些冲击,国家推出了以扩大财政支出为重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这大大减少了经济增长的逆转。这一趋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次:1998年至2003年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外贸出口下降,投资增长持续下降,经济增长率显着下降,物价水平显示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从1997年的8.8%下降到1999年的5.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1997年的9.3%下降到1999年的7.6%; CPI的变化率从1997年的2.8%下降到-1999年为-1.4%。

为了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下降并加剧通货紧缩,国家从1998年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内需并促进经济增长。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持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至2000年,国家发行了3600亿元长期建设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市设施,城乡电网改造等。 ,建设国有储备粮库。第二,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整税减半。三是通过减少技术改造项目的利息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第四,从1998年开始,从国家鼓励投资项目和外国投资项目进口的设备在规定的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第五,购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项目的家用设备,可以按40%的税率扣除企业所得税。第六,调整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投资增长,GDP增长和CPI增长已开始稳定并反弹。从2000年到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了10.3%,13%,16.9%和27.7%,并且增长率逐年增长。与1998年和1999年相比,GDP增长率分别为8.4%,8.3%,9.1%和10%显着恢复; CPI分别从1999年的-1.4%上升0.4%,0.7%,-0.8%和1.2%。

第二次:2008-2010年实施的扩展性财政政策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加速了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扩散,以及对我们的经济加速发展。出现。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的GDP仅增长了6.6%,是自本世纪初以来最低的季度增长率。出口从2008年第三季度的23.1%增加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19.8%。 2009年第二季度CPI下降了1.5%。为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出台了一项针对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该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通过实施新的4万亿投资计划来扩大公共投资。二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扣除购置机械设备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第三是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并增加对扶贫和发展的支持。第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支出,集中力量加大对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领域的投资。五是完善配套措施和详细实施细则,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支持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民间投资。六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第七,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从2009年至2010年每年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以满足地方投资建设的需要。(谢旭仁,2011)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稳定信心,遏制经济增长迅速下滑以及维持价格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0%,比2008年提高4.1个百分点。 GDP增长率从2009年第一季度的6.6%增长到2010年第一季度的12.1%;,在2010年第一季度反弹至2.2%。

1998-2003年和2008-2010年实施的两项扩张性财政政策既是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回应,也是为了防止进一步的经济增长放缓。)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这两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通过加强与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扭转了经济增长迅速下降的趋势,避免了通缩的加剧。经济增长反弹。

3.使用中立的财政政策

在2004-2007年实施了中立的财政政策。

在1998年至2003年实施了数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之后,中国经济已逐渐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各种宏观经济指标均表现良好。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GDP增长10%,CPI增长1.2%。随着国民经济总体的良好发展,还出现了一些地区和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趋势日益加剧,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宏观经济已进入总体供需平衡和结构问题日益突出的新阶段。有鉴于此,以扩张为导向的财政政策逐渐调整为中性(或审慎)的财政政策,该政策的数量适度紧缩且受到结构控制。

中立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并向社会传递表明政府合理控制投资的政策信号。二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创新惠民政策,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大对教育,科学技术,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四,增加转移支付,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五,继续加大对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方式改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六是加大铁路建设资金投入,支持高铁发展。

中立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将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与促进结构优化相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宏观经济和投资的稳定发展。2004年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6.8%,26.0%,23.9%和24.8%,增长速度相对稳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逐年加快,分别为10.1%,11.3%,12.7%和14.2%。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分别为3.9%,1.8%,1.5%和4.8%。

(3)正确理解财政政策对投资增长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财政政策在稳定投资增长和缓解投资波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有效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投资增长,减少负面影响方面的作用。

1.必须注意财政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使用,以取得最佳政策效果。宏观调控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时还需要某些行政措施。只有同时使用各种策略才能获得最佳结果。

2.要实施财政政策,我们必须掌握政策的力度和时机,以避免投资增长的波动。为了在财政政策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不仅必须朝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且还必须掌握政策的力度和时机。否则,将导致经济和投资的剧烈波动,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扩张性财政政策应该能够有效地推动而不是挤出社会资本投资,并使用较少的资本投资来推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4.财政政策调整应更加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财政政策的使用应旨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财政投资基金应关注社会保障,教育和文化领域,逐步减少对竞争领域的投资,打破行政垄断,竞争性投资空间更多地留给了私人投资。第二是限制财政资金进入高能耗和产能过剩的行业。第三是通过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资金流动。

个参考

1.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

2.国家统计局:《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3.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调查系统,2012”,2012年。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

5.国家统计局国民核算司:“中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中GDP的计算方法”,2011年。

6.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投资中国3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7.金仁卿:《中国的科学发展与财政政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年。

8.谢旭人:《中国的财政改革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积极财政(1998-2004年)_货币政策

摘要

背景: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形势严峻,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乏力,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出现通货紧缩。中国曾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并出台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但在抑制经济衰退方面进展缓慢。当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非常有限时,政府只能诉诸另一种稳定的政策工具,即积极的财政政策。

具体措施:这一轮积极融资始于1998年,并于2004年结束。主要通过大规模发行国债来扩大财政支出,辅以减税以促进出口和吸引外资,从而达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在此期间,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例如调整利率,再贴现率和增加公开市场操作,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

经济影响:1998年至2004年的积极财政实施是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国政府主动采取的反周期调整措施。中国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成功地做出了回应。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社会需求全面回升,通货紧缩得到有效遏制,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明显改善。

资本市场的影响: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近三年内以超过50%的增长率在中国股市创造了牛市。此后,上海和深圳市场稳步下跌,漫长的熊市一直持续到2004年。与货币该政策从宽松政策中放松下来,十年期国债发行率突然下降至5.20%,此后一直保持在3%,直到2003年底。汇率长期保持稳定,促进了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

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形势严峻,通货紧缩出现了。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朱R基总理在1998年3月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确保1998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并指出: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原因是手段是增加内需。这种需求是加强铁路,公路,农田水利,市政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建设,以及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随后,中国政府召集了一次会议,决定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方向,并提出了更有效的财政政策,以及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1998年7月,中国政府转发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上半年经济运行建议和下半年工作建议》,并正式决定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需求。从1998年到2004年,财政赤字的规模从960亿元增加到3192.85亿元,财政赤字率从1998年的1.13%增加到2002年的2.55%。在略有下降之后,仍保持在2%以上。的水平。

一,第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和原因

1998年主动财政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与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因此,本节将从两个层面分析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一个是宏观经济运行,另一个是宏观经济政策背景。

1.1。宏观经济运行

在1990年代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出过热的势头,具体表现为“四个高点”(高投资增长,高货币投资,高价格上涨和高贸易逆差)和“四个高点” “(房地产繁荣,发展地区发烧,筹款发烧和股票发烧)。1996年,中国经济在高通胀形势下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CPI的同比增长率从1994年的24.1%下降到1996年的8.3%。PPI的同比增长率从1994年的19.5%下降到1996年的2.9。同时,国内生产总值仍保持9.9%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1%。尽管它们下降了不同程度,但仍继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但是,1997年以后,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已从“过热”转变为“冷淡”,并呈加剧趋势,向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发展阶段迈进。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增长已放缓。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9.2%,比1996年的9.9%低0.7个百分点。到1998年初,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3%,比1997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继续下降。1998年初,中国已经出现通缩的迹象。1998年2月,CPI的同比增长率首次降到零以下,此后,它经历了连续的负增长,从1998年2月的-0.1%到1999年4月的-2.2%。PPI从1997年6月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并在1998年11月达到-5.68%的谷底。直到1999年底,这两种价格水平的增长都是负数。

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疲弱。我们使用社会消费品的零售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来衡量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从1995年1月的34.3%下降到1998年3月的6.4%,年均下降8.6%。199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率急剧下降至10.2。 %, 只要上一年的增长率是一半;固定资产投资额也呈现相同趋势。 1997年,同比增长率下降到8.9%,比上一年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1998年初,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长进一步放缓。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同比下降12.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外贸受到严重影响。首先,外贸出口形势恶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多数年份出口占GDP的比重已超过20%,是推动总需求的重要动力之一。增长。1994年至1997年的平均数据显示,中国对亚洲国家的进出口总值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60%以上。因此,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开始急剧下降:1991年至1997年年平均出口增长率为16.7%,而1998年的总出口增长率暴跌至0.5%。第二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下降。1991年至1995年,中国的年平均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率高达72.2%,1996年实际使用的外资总额超过400亿美元。但是,1997年之后,外资总额实际使用量几乎没有增加,甚至在1999年出现负增长。由于过去二十年来中国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来自亚洲的投资公司占81%,来自亚洲的协议金额也占80%。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减少,从而减少了外国在中国的实际使用。

居民收入增长放缓。1991年至1996年,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增长了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1.4%。但是,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仅为8.5%,还不到前六年平均水平的一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仅为6.6%,不到前六年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1.2。宏观政策背景

从1996年开始,中国的货币政策方向开始从适度的放松转变为适度的放松。从1996年5月到1998年3月,人民币存贷款利率降低了四倍。二,取消国有独资银行第三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到1998年3月,存款准备金率从13%降低到8%,降低了5个百分点。第四,恢复公开市场运作。在回购的基础上,开展36个公开市场操作,基础货币投资总额701亿元。

但是,在持续且密集地应用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延迟并未产生足够明显的政策效果。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并未停止下降而回升。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角度来看,1996年的增长率为25.3%,1998年急剧下降至14.8%,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此外,社会总需求没有明显增加,投资增速继续低迷,消费增速保持在低水平,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经济不景气难以遏制。在货币政策有效性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只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遏制经济衰退。

2.第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1998-2004年)

2.1。 1998年: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

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集中在国债上,同时使用各种政策工具,例如财政支出和税收来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措施包括:向四大国有银行发行1000亿元的10年期有息国债作为长期建设国债,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以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多种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一般贸易创汇收入实行折现法;国家鼓励的境内投资项目和外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的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以刺激投资;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科教投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退休人员养老金180亿元。支付和救援支出。

2.2。 1999年:进一步提高“积极性”

1999年的财政赤字为1797亿元人民币,几乎是1998年960亿元人民币的两倍。与1998年相比,1999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政策的具体实施和运作方面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1999年初,中国政府发行了50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1999年中,中国发行了600亿元长期国债,专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其中153亿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贴现。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和装备产业发展,将带动技术改造投资约1800亿元。二是将扩大投资与税收调整相结合。在继续增加国债基金发行量以扩大投资的同时,中国于1999年1月和1999年7月两次提高了出口退税率,综合退税率达到了15.51%。从7月1日起,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为下半年的实际投资调整税按现行税率减半征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家用设备投资,可从公司所得税中扣除40%。第三是促进投资和刺激消费需求。在通过国债基金促进投资的同时,中国还从财政收入的增加中拨款540亿元人民币,以提高“三保额度”和政府机构职工的工资水平,增加居民的收入,刺激消费者需求的增长;一些费用和基金项目降低了一些费用和基金标准。据测算,每年可减轻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负担140亿元。

1999年,中国继续实行审慎的货币政策。1999年,中央银行再次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同时降低了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率,再贷款和贴现率。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降低至6%,基础货币通过再贴现适当增加它通过60次公开市场操作向商业银行投资了7,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资金,净投资基础余额接近2000亿元人民币。1999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与上年基本持平,为14.7%; M1的增长率回升至17.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5%,比年初增加7201.33亿元,同比增加4485.25亿元。

2.3。 2000年: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力度{}} 2000年财政赤字为2598.2亿元,比上年增长44.69%。与前两年专注于增加财政投资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相比,2000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政策强度和使用方向进行了部分调整。除了根据预算安排发行1000亿美元的长期政府债券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国有技术改造外,下半年还发行了500亿元的国家债券,重点是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重视税收杠杆,停止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整税,刺激民间投资。出台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并首次提议对集成电路公司免征营业税和“五免”“五分半”所得税优惠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消交通运输,通行费等238项,减轻企业和居民年均负担约145亿元。重点引导民间投资,安排国家债务资金90亿元,为企业技术改造贷款提供贴息;对合格的国产设备技术改造投资扣除新的企业所得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效率提高。“债转股”的实施对某些产品具有市场和发展前景,但大中型骨干企业负债累累,陷入困境。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的债权股权,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强企业活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下岗职工和城市贫困人口的保护。 2000年,中央财政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和基本生活补助金分别比上年增长98.1%和50.1%。低收入人群保障标准,当年全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比上年增长50%。

2000年,中国继续实行审慎的货币政策。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实行实名制储蓄制度;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管理制度;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信贷资金流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支持金融公司上市。2000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降至12.3%,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 M1增速下降近2个百分点,至16.0%;虽然M1和M2的增长率都下降了但是,M1的增长速度仍然比M2高3.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比年初增加5532.87亿元,同比增加1668.46亿元。

在200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效应进一步得到释放,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度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增长率为8.5%。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消费正在恢复,消费需求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已从33%增加到4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7%。此外,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刺激出口和技术改造的政策,促进了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达4743。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出口2492亿美元,增长27.8%,进口2251亿美元,增长35.8%。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7.94%,比上年的4.19%有所提高。

2.4。 2001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中保持稳定{2001}中国的财政赤字为2598亿元人民币,与上年持平。2001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仍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积极的财政政策基于三个主要方面:第一,继续发行建设国债。发行1000亿元建设国债,满足在建项目后续资金需求。同时发行500亿元专项国债支持西部大开发,主要用于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电东送,南电北水转移,生态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增加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01年,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支出982亿元,是1998年的五倍多。其中,养老保险基金补贴349亿元;补充国家社会保障资金310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136亿元;养老金和社会福利支出84亿元。三是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央政府积极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001年,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继续实施技术改造贴息政策,增加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贴息贷款。截至年末,国债技改和贴息资金安排的国有重点企业已启动技术改造项目781项,中央安排科技支出373亿元。

在货币政策方面,通过调整利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其他工具来维持基础货币的适度增长,遏制通缩并刺激持续的经济增长。2001年,中央银行根据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利率政策的变化,将本外币存款利率降低了9倍。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从5%降低到1.25%,比同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低1个百分点,导致外币贷款利率下降。8月,由于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加大了在公开市场的投入力度,当月分别回购了150亿元和300亿元,10月份分别回购了400亿元和100亿元。分别十一月。700亿元资金。为了引导票据市场规范运作,从9月11日开始,央行开始实施新的再贴现政策,再贴现率从2.16%提高到2.97%。2001年,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回升至14.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M1的增长率继续下降至12.7%,比上年有所下降3.3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未调整狭义货币M1的统计水平(包括股东存款),因此M1的增长应为13.7%。2001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9万亿元,增长11.6%。

2001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GDP年增长率达到8.3%。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再次回落至4.81 %。消费增长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速下降,比上年增长7.46%,其中出口增长6.78%,进口增长8.2%。

2.6。 2002年: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贯性

由于经济复苏步伐仍然缓慢,中国在2002年继续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增加到3098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9.25%。继续发行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比上年增加100亿元。主要用于在建国债项目,西部大开发,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南北调水,京津水资源保护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检查部门高校应扩大招生所需设施的建设。降低某些税种的税率,履行WTO承诺,降低5,332种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并将总关税水平从15.3%降低至12%;棉花,大米,小麦和玉米的出口退税率从5%提高到13%,钻石出口的出口退税率为17%;金融保险营业税税率从7%提高到6%。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 2002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达到1352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目标从1998年底的184万增加到2002年底。2060万人。支持农业发展,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使试点地区农民平均负担减轻30%,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达到245亿元;用于支持农村生产,农业综合开发,农林水利等部门财政支出1088亿元,增长18.6%。

2002年,中国经济好于预期,全年GDP增​​长9.1%;价格保持低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8%;消费需求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8%。比上年增长1.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和出口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6.9%和22.4%,增速分别提高3.9和14.6个百分点。

2.6。 2003年:微调

在2003年对现行的财政政策进行了小幅调整。财政赤字3198亿元,比上年增加100亿元。发行国债6280.1亿元,增长5.83%。此外,长期建设政府债券发行量为1400亿元。积极调整和优化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的方向和结构,具体的投资方向主要体现“四个倾斜”:向农村倾斜,注重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向农村倾斜。倾斜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支持和引导服务业发展;向中西部倾斜,确保重点工程顺利进行;依靠科技教育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根据WTO对继续降低关税税率的承诺,进口关税的算术平均总水平将从12%降至11%。吸引外资。自2003年以来,外国投资者已合并并获得了中国非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并将国内企业改为外商投资企业。外国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25%的,可以享受现行规定。优惠所得税待遇。

第三,实施第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

1998年至2004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国政府积极采取的反周期调整措施。中国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协调,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社会需求的全面恢复,通货紧缩的有效遏制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显着改善的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社会需求回升

从1998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增长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GDP增长率分别为7.8%,7.7%,8.5%,8.3%,9.1%,10%和10.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计算,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每年1-2个百分点的速度推动经济增长(其中,1998年的国债投资推动了经济增长1.5%,1999年的国家推动了经济增长2% ,并在2000年将经济增长提高了1.7%)。如果综合考虑其他政策因素,例如政府债券投资和减税,转移支付和补贴,那么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经济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更具体地体现在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的“三驾马车”中。

外贸出口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支持外贸出口,包括在初期阶段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优化出口商品退税率结构,全面实施“免税,信用,退税”。 “出口制造企业的措施;实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出口退税问题,有效缓解外贸企业资金紧张,营业额困难的局面,增强外贸企业的出口能力。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刺激下,外贸出口总值从1998年的1,837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34亿美元,从1998年的0.5%大幅增长到2004年的35.4%,增长了近35个百分点。出口产品增长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大大增强。

3.2。企业经营效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显着增长

3.3。价格水平基本保持稳定,通货紧缩得到遏制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的双重控制下,中国的经济运行环境已有明显改善,投资和消费主体的信心有所提高,社会需求有所扩大,价格上涨,通货紧缩持续包含。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CPI的增长率逐渐提高,从1999年5月的-2.2%上升到2001年5月的1.7%。经过一年的下降之后,它再次上升,直到2004年7月。峰值为5.3%。PPI的同比增长率也经历了由上而下的过程。第一阶段从1998年11月到2000年7月,同比增长率从-5.68%增加到4.50%,第二阶段从2000年7月到2002年。2月份,PPI的同比增长率下降至-4.20%,然后继续快速增长,直到2004年,2004年10月达到最高增长率8.10%。

3.4。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通过降低对技术改造项目的兴趣,积极的财政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热情,实施了许多技术改造,高科技产业化和设备驯化项目,并促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科技产业。。安排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基础改造项目118个,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43个,累计完成投资95亿元;信息技术改造项目156个,累计完成投资74亿元;煤矿矿山洗选机械化改造项目73个,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实施118个重点连锁企业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亿元。

3.5。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自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的7年间,通过发行额外的国债投资,它有效地推动了大量投资,以支持地方政府,银行信贷基金和企业拥有的资金。资金,并专注于建设一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998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额超过8000亿元。此后,1999年至2002年保持了每年约5%的稳定增长。2003年和2004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再次逐年增加。年增长率为34.55%,并且24.89%。

交通状况已大大改善。1998年至2004年,中国共完成新建铁路5500公里,复线2998公里,电气化里程1054公里,国家铁路运营里程72000公里,分别位居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三。西部地区的干线公路,贫困县级公路和城县公路已完成1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000公里。中西部和西部地区有35个新建和扩建的机场以及旅游区机场。长江口,珠江口和京杭运河得到了翻新,西江和湘江枢纽也已建成。

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加强大江大湖堤防3万多公里,完成1324座危险水库除险加固。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峡大坝工程取得了稳步进展。竣工验收,基本完成了淮河治理项目8个。成功实施了6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的紧急调水。

有效地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在过去的7年中,国家利用998笔国债资金安排了998个项目,用于在地级以上的95%的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县建设和改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达到3705亿元,城市日供水能力有所提高。3580万吨,日处理污水能力1800万吨,日供气975万立方米。农村基础设施的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的50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革增加了总计1.1亿亩的灌溉面积;草原的牧区归还已累积了1.9亿亩严重退化的牧场;利用政府债券资金分两批在2400多个县进行了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总投资3000亿元,有效改善了农民用电状况,减少了农民生活用电价格刺激了农村消费者的需求。

3.6。金融市场表现

(1)股市表现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海外股票市场暴跌,洪水和“千年虫”恐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海和深圳股市继续向下调整。1998年底,上证综合指数分别收于1146.70点和343.85点,比年初分别下降3.97%和9.82%。1999年5月7日,北约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上海和深圳股市跳升。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然后是以互联网为首的高科技风暴。股市暴涨。上升趋势一直持续到2001年6月。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分别达到2242.42和664.85的最高点。到2000年底,上证综合指数和上海综合指数分别收于2073.48点和635.73点,涨幅超过50%。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和电子行业的前三名(申银万国工业水平)上升了约80%。但是,这波牛市潮显然淹没了中国股市的增长潜力。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改善,周边股市也持续升温后,上海和深圳股市继续下跌。。2004年底,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分别收于1266.50和315.81点,较年初下降了15.40%和16.59%。

(2)债券市场表现

随着1998年国债发行的迅速增加和货币政策的放松,十年期国债的发行率突然从1997年的9.78%下降到5.20%。此后,从1999年第四季度到2003年底,十年期美国国债的发行率保持在3%左右。

(3)汇率趋势

从1998年到2004年,中国的汇率基本保持稳定,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在8.2762和8.2801之间波动,变化很小。自2002年以来,变化范围进一步缩小,基本上保持在8.2770的水平上。稳定的汇率大大促进了中国外贸出口的增长。

IV。风险警告

(1)从长远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会产生挤出效应;

上一篇:节税怎么算
下一篇:节税创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