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与税收筹划问题,财务工作成果 税收筹划

提问时间:2020-04-07 20:15
共1个精选答案
admin 2020-04-07 20:15
最佳答案

请入行多年的财务前辈给点意见!我是一个入行三年的财务,我将来的职业规划是财务分析或者税务筹划。

从事财务分析或税收筹划的公司与任何公司都不相关。大型企业的分工更好,业务更多。需要这两个职位的机会更大。小型企业的业务很复杂,一个人有多个职位可以满足此类业务的处理。

如果您想在这一领域工作,最好“武装”自己,尤其是熟悉相关的理论和案例,然后有机会申请有这种工作要求的公司并开始一些工作。

这两项工作对于拥有金融和实践的基本知识(在金融领域工作)非常重要。因为:

税收筹划也是相同的。税收筹划主要分为增值税税收筹划(既定增值税筹划,采购增值税筹划,销售活动增值税筹划),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通过关联交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个人所得税支付计划。税收筹划是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设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纳税方案,并设计和进行作业,以实现最低限度和合理的纳税额。这是合法的经济活动。金融实践也是基础。没有财务能力,就不可能制定好的纳税计划。

因此,建议不要专注于去哪家公司,关键是要看哪种公司有这种业务需求,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具有胜任能力。从您的工作经验来看,仍然缺乏财务实践,最好进行总账或报表会计以及成本会计,这些都是公司财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您能尽快练习这些职位,那么学习一些会计准则与税法相关的知识可以完成您想要做的工作。

仅此建议可能是不正确的。

财务管理工作与税收筹划的关系

(1)税收法规是财务管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企业能否实现既定的财务管理目标,受内部管理决策和外部财务管理环境的制约。在全面的受税收限制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能否实现既定的财务管理目标受到税收成本的限制。企业经营者必须充分考虑税收成本与企业利润之间的权衡关系,因此税收筹划应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税收筹划反映了企业与国家税务机关之间权利义务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的第一部分提到,任何企业都必须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缴纳各种税款,以确保实现国家财政收入并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及时全额纳税是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和对社会的义务。因此,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反映了依法纳税和征税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这是从企业纳税义务的角度来解释企业与国家税务机关之间的经济关系。同时,企业正在积极有效地为自己的涉税事务做好前瞻性的规划,争取自己的合法税收优惠也是依法赋予企业的基本权利。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税收筹划是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可以说是一种本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是很正常的。从税收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双方应平等,不能仅保护一方,而不能保护另一方。对于企业而言,在纳税过程中,依法纳税是其应尽的义务,通过合法渠道进行税收筹划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维护自身资产和收入的目的也是合理的。对。该权利可以最好地反映企业拥有的四种权利(生存权,发展权,自治权和自我保存权)中的自我保存权的类别。

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问题

《 2006年最新版中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及税收筹划和运作的实际应用》

第1部分:中国的税收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

第一章中国税收制度

第2章税收优惠的概念和分类

第3章优惠税收方式

第2部分,按税收优惠的税收政策

第一章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章所得税优惠税政策

第三章资源和财产税的优惠税收政策

第4章目的,行为税优惠税政策

第五章农业税优惠税政策

第三部分按行业划分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一章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2章对能源和交通运输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章金融,保险和证券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4章对科技和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5章针对文化,教育,体育和卫生设施的优惠税收政策

第6章:公民福利和社会保障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七章行政,司法和公用事业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部分按地区划分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1章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章经济发展和开放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3章开放城市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4章出口加工和自由贸易区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章其他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部分有关外交事务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一章出口税收优惠政策

第2章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章有关外交事务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6章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技巧

第1章税收筹划的基本分析

第2章用于税收筹划的基本税法知识

第3章用于税务筹划的基本会计知识

第4章纳税基本法律知识

第5章税收筹划的基本操作技巧

第7章关于税收优惠平台的应用和税收筹划的新思路

第一章税收筹划的新观点

第2章税收优惠税收平台在税收筹划中的应用

第3章税收筹划的技术方法

第4章按税收类型进行税收筹划的新思路

第五章经济周期中税收筹划的新思路的应用

第8章公司税收会计税收会计和会计处理技巧

第1章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内容和方法纳税会计

第2章公司税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技巧

第3章税务会计技巧

第4章公司税务会计税务检查响应技巧

第9章公司法律节税,避税和转移计划技巧

第1章企业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企业合法的税收节省和税收节省计划

第3章企业节税计划的基本技巧

第4章企业的合法避税和避税计划

第5章企业避税计划的基本技巧

第6章:公司转移计划技巧

第七章节税,避税和转移计划的比较分析

第10章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筹划的经典案例分析

第1章使用优惠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的经典案例分析

第2章企业法律节税计划的经典案例分析

第三章企业法律避税计划的经典案例分析

第4章公司税收负担转移计划的经典案例分析

财务成果及其分配的税收筹划都包括哪些

公司税后利润分配的税收筹划

由企业独立进行的净利润分配,无论利润分配政策如何,都不会影响企业本身的所得税负担,但会影响企业投资者(股东)的税负。因此,税收筹划应集中于减少投资者(股东)对利润的应纳税额,即避免对投资者(股东)对利润进行最大的重新征税。主要方法是:

1.分配利润(股息)的税收筹划。

纳税人从投资企业分配的利润(股息)的税收调整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及财政部发布的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进行的。和国家税务总局具体规定总结如下:

(1)如果纳税人的利润,股息和从联营公司返还的股息不低于联营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则不会退还所得税;如果投资者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合伙人的税率,税后利润,股利和分配的股利,应当按照规定偿还所得税。

(2)如果投资者的企业蒙受亏损,则从被投资方汇回的投资收益(包括股利,股利和联合分配)不得还原为税前利润,而应直接用于弥补损失,其余部分将按照相关规定支付。

(3)如果企业同时拥有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和不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则可以将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直接用于弥补亏损,然后可以使用不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弥补损失,弥补损失后有盈余,不再纳税。

投资收益分享的税收政策为被投资企业选择合理的分配政策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使投资者(股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税收负担。具体做法是:

(1)不要在低税率地区分配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减轻投资者的税收负担。如果投资企业为盈利企业,且其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则应敦促被投资企业不向投资者分配或延迟分配利润(包括股利和股利),并避免或延迟利润回报(股息)。,奖金)弥补所得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投资企业可以额外持有被投资企业的控股权,从而控制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

范例1:内地一家公司以100%的股权投资于经济特区的一家公司B。2001年,A公司的税前利润为1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 B企业的税前利润为500万元,适用所得税率为15%。

如果当年未分配企业B的税后利润,则企业A和B的税收如下:

公司的应交所得税= 1000×33%= 330(万元)

B企业的应交所得税= 500×15%= 75(万元)

应缴所得税总额= 330 + 75 = 405(万元)

如果当年企业B的税后利润按60%分配给股东,则企业A和企业B的纳税情况如下:

B企业的应交所得税= 500×15%= 75(万元)

企业A营业收入应交所得税= 1000×33%= 330(万元)

应偿还公司的投资收入,其所得税额=(500-75)×60%÷(1-15%)×(33%-15%)= 54(万元)

公司的应付所得税总额= 330 + 54 = 384(万元)

应缴所得税总额= 75 + 384 = 459(万元)

从以上两个方案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分配企业B税后利润的方案支付的费用要少于分配企业B税后利润的方案459-405 = 540000元。尽管保留在企业B的税后利润中,但如果在下一个纳税年度重新分配,则仍需要进行税收调整和税收补充,但这至少会为投资者带来无息贷款。

(2)股份公司可以采用非直接分配股息的方式来增加股票的价值,从而避免支付投资者(股东)返回的所得税(股息和股息)。股份公司可以将其大部分税后利润用作对公司的追加投资,从而增加公司的总资产并增加公司的股票而无需额外发行股票,从而为投资者带来更多利益。对于公司股东而言,由于没有股份公司的股利,因此,对于以高于被投资单位的投资者的所得税率分配的股利,也没有部分补偿;对于个人股东,因为股份公司没有股息股息不需要为股息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股利部分可以通过股票价格的上涨来补偿;对于股份公司本身,它也可以获得对再投资部分的优惠待遇,并增强自身实力。

2.为外国投资者从企业获得利润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

为了鼓励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进行再投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专门规定了对再投资退税的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

(1)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自该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成立其他外商投资企业作为资本投资,经营期不设少于5年经投资者申请并获得税务机关的批准,将退还再投资部分所缴纳的所得税的40%。如果在5年内撤回再投资,则应退还已退还的税款。

外国投资者要申请再投资退税,投资必须使用从外国投资企业获得的税后利润进行,并且投资必须在再投资基金的实际投资后的一年内列报。对于增资或投资期的投资证明,请向原始税收地点的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外国投资者申请退税时,还应提供证明该再投资利润所属年份的证明。如果无法提供证明,则当地税务机关应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和确定。

(2)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中国,以托管,扩大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外国投资者将直接从海南经济特区的企业获得利润区对海南经济特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发展企业的再投资,可以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全额退还其再投资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除一般的再投资退税规定外,实行这种退税方式的外商投资企业,还应当提供核定部门发给的证明,以确认持有或扩大的企业是产品出口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企业。 。在规定的再投资退税期限内,由于各种原因尚未被有关部门认定为产品出口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的,由税务机关按40%的税率办理。在生产经营开始后三年内或再投资使用后三年内达到投资产品出口企业标准的,或在生产经营开始后第一年内或再投资资金使用后第一年内投入使用经评估确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差额将按100%的退税率退还。

如果外国投资者直接对已建立或扩展的企业进行再投资,或者在开始生产和运营之日起的三年内不符合产品出口企业的标准,或者未被连续确认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应该将其归还。退税的60%。

上述规定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选择如何处理外国投资企业的利润回报以减轻税收负担的​​可能性。外国投资者可以选择通过以下方式减税:

(1)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您应尝试在中国进行再投资,享受再投资退税,并避免将投资利润返还给中国。

(2)在决定再投资的持续时间时,请尝试选择一个经营期超过5年的再投资项目,以获取再投资退税。那时,如果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撤回了再投资,尽管应退还退税,但这等同于使用无息税收。

(3)在做出再投资项目决策时,请尝试选择可以被认定为先进技术企业或产品出口企业的投资项目,以获得100%的再投资税收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