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税 避税 问题研究

提问时间:2019-10-19 22:03
共1个精选答案
admin 2019-10-19 22:03
最佳答案

税务筹划风险规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纳税人在不影响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计划管理,投资和财务管理活动,以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从而获得TAX XAVINGS的税收优惠。它早已存在,但是“税收筹划”在社会上得到承认并在法律上得到承认,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最典型的例子是1930年代的英国。 1935年,英国上议院汤姆林爵士(Sir Tomlin)提出的“税务总监诉温斯·达贡(Wens Dagong)案”,这一事实从法律上承认了当事双方已经达到了依法低估的税率。他说:“任何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根据法律,职业可以少交税。为了确保这些安排带来的好处……不能强迫他缴纳更多税款。”汤姆林爵士的观点赢得了法律界的认可,这是使税收筹划获得法律认可的第一次。后来,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在未来的税收法理学中经常引用这种原则精神,从那时起,许多税收专家和学者继续对税收筹划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筹划已逐渐成为现实。成为纳税人财务管理或业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过去的30年中,其在许多国家的发展更加繁荣。正如南加州大学WB Meggs博士在会计中所说:“美国联邦所得税变得如此复杂,以至于为公司提供了详细的税收筹划作为谋生手段,几乎所有公司现在都聘请专业的税收专家来研究涉及公司主要业务决策的含义,并计划在法律上减少税收。同时,有关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文章,出版物和书籍也应运而生。这进一步促进了税收筹划研究的发展。例如,以提供税收信息而闻名的Bu-reau公司定期出版两本国际知名的税收杂志。一个叫国际税收管理论坛,另一个叫国际税收筹划审查。在这两本杂志中,有关税收筹划的空间很大。例如,1993年6月出版的一篇有关国际房地产税收计划的专着,涉及13个国家,包括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荷兰,英国和美国。另一家著名的伍德沃德·费勒国际出版公司(在纽约,伦敦,多伦多,悉尼,东京等)于1989年发布了“跨国公司税收筹划”(Tax)计划。书中提出的论点和税收筹划技术在一些跨国公司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有些专着没有以“税收筹划”命名,例如Hovas出版的“ International Taxation(1997)”,共894页,所有这些都是国际税收筹划。该书引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8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在西方国家,税收筹划几乎是一项税收筹划(也称为节税)。在中国,税收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还鲜为人知。近年来,它才逐渐被人们所了解,理解和实践。 。就像在改革开放初期,关于避税的讨论一样,人们对税收筹划非常敏感,尤其是政府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对于节省税收的文章和作品,他们担心它们的负面影响(例如减少政府收入等)。一次,他几乎走进了“冷宫”,直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节税有了真正的了解。减轻税收负担的​​节税措施将导致政府税收的直接减少,但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发现税收制度和政策的缺陷和漏洞,从而可以促进税收制度的完善。税收制度,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征管。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税收筹划不仅符合国家税收立法的意图,而且是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必然结果和具体表现,是维护纳税人税收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合法权益。当然,在中国税收筹划的短时期内,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税收筹划和逃税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纳税人可以避免税收负担和其他非法手段。

增值税节税 筹划问题

您说的是完全正确的,但实际上,公司取回所收款项后,支付的金额会减少,企业将获得收益。

国内外对企业合理避税的研究现状,200

(一)国外的研究情况

国外法学界关于避税的研究,虽然因各国实践和法律文化差异而有不同,但都侧重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对避税现象存在运行的描述、分析,包括对避税现象的抽象概括、因果分析和法律评价以及法经济学分析等,如David A. Weisbach(2002)、Chin-Chin Yap(2006)、金子宏(1989);二是对避税法律规制措施的研究,如从法治的视角分析避税的一般规制条款(Kunstmann Rioseco,Matias(2004) ),从公司责任角度看避税的一般规制条款(Judith Freedman(2003));英美避税规则的比较研究如A.W. Granwell & Sarah S. McGonigle(2006),维克多·瑟仁伊(2006),避税的解释规则研究,如Brian Galle1(2005)。

(二)我国的研究现状

我国大陆学者对避税问题(包括“避税”、“逃避税”)的研究文章数量不少。检索CNKI系列数据库1979年至2008年的相关文章,以 “避税”为主题词,共检索有1 527条(其中博士论文3篇,硕式论文59条);以“税收规避”为主题,相关文章有4条;以“税收筹划”为主题,相关文章2 226条。 ① 从文章的内容看,围绕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与2004年始的新一轮税制改革,分别有两轮研究热潮:

第一轮研究热潮主要以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关于外国反避税制度的零星介绍为主,因为我国避税实践及其法律规制制度的欠缺,研究者从实务角度,意图通过对国外制度的学习获取相关知识。如孙庆瑞、邱菊《国外反避税措施的启迪》(《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94),熊勇立、 周汪丽《加拿大反避税措施简介》(《安徽税务》 1997),胡俊生、 周礼华《国外反避税措施的简介》(《上海财税》,1994),漆秀岚《美国和西欧主要国家的反避税措施》(《国际贸易》,1995)等。随我国新税制逐步建立健全,外商投资的深入,避税与反避税问题首先在国际税收领域突显,迫切要求理论上对相关问题作出解答。此后,有税法学者撰文进行一般理论的探讨,但是绝大部分文章都以概念辨析、性质界定、成因分析为主,而且多局限大陆法系国家相关问题的介绍。其中张守文的《税收逃避与规制》(《税务研究》2002)和刘剑文、丁一的《避税之法理新探》(《涉外税务》2003)两篇文章,对避税的概念、性质、法律评价及法律选择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法理分析。

伴随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推进,税收实务部门与财政经济学人集中于国际避税方式与我国反避税措施的研究,如郑力坚、马哲的《国际避税的方式及反避税措施》(《税务研究》,2005),郭宏、朱祥林的《新形势下的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经济研究参考》,2005 ), 印中华、田明华的《外资企业国际避税与中国的对策》(《世界经济研究》,2005)。也有学者对避税进行经济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如曲顺兰、郑华章的《避税的经济分析及反避税政策选择》(《涉外税务》,2006),刘怡《避税与反避税的三维视角》(《涉外税务》,2006)。